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特区40年 | 谢志岿:深圳模式——世界潮流与中国特色—社科普及—深圳市社会科学网-凯发k8旗舰厅安卓版

 日期:2020-11-10   来源:深圳市社会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于1980年,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0年华诞。40年间,深圳创造了后发地区实现城市化、现代化的奇迹。为总结和提炼深圳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的实践经验和亮点,本号将策划精选并陆续推出“深圳经济特区40年”专题文章,从学者的视角探索思考经济特区发展的范式、路径和方向,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深圳模式:世界潮流与中国特色

  作者 | 谢志岿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本文为观点概要版

  原文载于《深圳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放眼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发展的大势,深圳乃至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中的一瞥,是世界经济繁荣和全球经贸联系日益密切的一个最具活力的典型。

  改革开放以来短短的4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在全球经济产出中所占的比例从1978年的2%升至2015年的15%,创造了“中国奇迹”。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奇曾说:“这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例子。”中国的发展吸引了许多政治家和学者的目光,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文献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有学者提出“中国模式”,用以描述和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特因素和路径。而深圳,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深圳模式: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的中国发展缩影

  1980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特区,在不到40年时间里,深圳由东南边陲一个3万人的小镇,发展成为人口和经济规模位居世界城市前列,创新力和影响力卓著的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城市化的奇迹。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发展寄予厚望,希望深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这既是对深圳的期望,也是对深圳发展成就的肯定。

  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路径、模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模式”是各种要素的规范组合以及与外界的关系规范,它标志着事物之间隐藏的规律关系,概括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与演进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理解“发展模式”,意味着深圳模式中蕴含着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独特的发展规律。

  然而,放眼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发展的大势,深圳乃至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中的一瞥,是世界经济繁荣和全球经贸联系日益密切的一个最具活力的典型。深圳乃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打破了哈耶克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与市场经济无法相容而最终必然“通往奴役之路”的悲观论调,成为传统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要素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范例,成功避免了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等国家在由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从根本上否定了市场社会主义派认为把公有制与市场化结合的做法是一种幻想的观点。

  讨论深圳模式,不仅要看到深圳的发展成就,分析深圳成就背后的经济、社会、治理原因,还要将深圳的现代化发展放在中国和世界现代化的长时段和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从而更好地理解深圳模式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深圳现代化发展成就的原因解析

  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全球产业转移的天时,也有深圳的地利,更有从中央到省市的制度创新、全国的支持和深圳人的努力奋斗。

  一是开放、分工与深圳产业聚变。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新一波的产业升级和转移。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准确把握国际产业转移给中国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深圳毗邻港澳,具有接受产业转移的独特优势。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广东省委关于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加快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汇报后,作出了设立经济特区的决定,深圳也由此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窗口,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来自中国香港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纺织、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投资深圳,为深圳的发展注入了原始的动力。深圳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深圳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提升。

  二是产权、制度与科技创新。产权清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让投入者有合理回报,是一切产权制度的核心要义。如果说深圳的崛起源于独特的历史机遇、区位优势和宽松政策的政策环境,那么,让投入者得到合理的回报,则为深圳经济的快速稳健增长提供了持续的利益诱因和动力源泉。深圳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等多种形式对劳动者的权益、知识产权以及民营企业的资本投入等合法权益进行保护,营造了一个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即建立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以市场为导向的劳动用工制度。1987年,深圳在国内率先出台《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为保护劳动者的智力成果,深圳市严格贯彻落实专利法,先后发布《深圳经济特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若干规定》,成立知识产权法庭。

  三是移民文化、契约精神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中,降低交易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在于信任关系和契约精神的培养。深圳移民社会的人口特征,有利于培养公民的契约精神。除了契约精神,移民社会因为其独特的人口结构与特殊的生存压力,还形成了以创新、开放、包容、公共、法治、效率等为特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精神。重能力、契约而不是关系资源,使得市场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也为吸引世界各地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是市场、顾客与服务文化。率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进行探索,是深圳经济特区对国家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使命和贡献。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机制,并通过这一机制配置资源,是深圳经济保持活力的重要制度基础。与传统的国有企业不同,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顾客和市场的依赖性更强。深圳企业家和员工都具有浓厚的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形成了“找市场而不是找市长”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也使得深圳成为服务意识和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五是法治、共治与社会变迁的秩序供给。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深圳信奉“有限有为政府、有效有序市场”这一信条,尊重市场、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尽量减少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同时,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法治,提高服务效率,改善营商环境,降低营商成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使得深圳成为中国内地市场发展最成熟的地区。

  深圳发展模式的合规律性与合国情性

  上述分析表明,深圳的现代化发展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三个引擎”共同驱动的结果。深圳的发展路径,符合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现代宏微观经济学的基本规律,是世界现代化潮流中一座城市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区域向工业化、现代化转型的典型案例。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中国的发展,符合现代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也符合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潮流,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推动力量。

  一些西方国家以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发展,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一种低人权、低自由、大政府的发展模式,这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注重保障人的劳动权、智力权以及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权益;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科学规划,更体现了一个大国政府在谋求治理的现代化与有效性的努力,到位而不越位的政府管理体制,更是中国道路的核心特色之一。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中国发展道路与世界经济发展基本规律的契合性,这是中国发展道路可学习可复制的基础。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市场经济体制,符合世界潮流,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另一方面,我们在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要坚持基于中国国情所发展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独特的制度优势。苏联、东欧和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表明,单纯的私有化和市场经济,并没有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持续稳定地获得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后劲;另一方面也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也许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确保中国区别于东欧拉美等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繁荣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