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专家研讨易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问题—深圳学术沙龙—深圳市社会科学网-凯发k8旗舰厅安卓版

 日期:2022-09-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朱羿 通讯员田宝祥 王亮亮)8月27日,国际易学与哲学学术研讨会暨《刘文英文集》出版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本次会议主会场设在兰州大学,会议以“易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为主题,主要探究当代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哲学体系、文化体系的普遍性与差异性问题,并借由《刘文英文集》的出版,追忆我国哲学家刘文英的学术成就。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兰州大学以及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洛杉矶罗耀拉大学亚太中心、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200余位海内外学者参加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兰州大学副校长沙勇忠主持,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孙熙国、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翟锦程分别致辞。严纯华认为,哲学是人对世界、对社会、对自我的领悟和响应,而且这种领悟和响应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陈来对我国哲学家刘文英先生的学术生涯以及学术贡献进行了回顾,认为刘文英先生关于原始思维与原始文化的研究、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研究、文献学方法在哲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代表性。孙熙国认为,易学与哲学的发展在新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是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问题,而兰州大学推出的《刘文英文集》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研究的思想结晶。翟锦程认为,刘文英先生在原始思维和原始文化的研究上综合运用了考古学、人类学、宗教学、心理学以及脑科学、信息科学、系统学等多学科,是交叉学科研究的典范,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学术体系作出了贡献。

会议围绕“易学的诠释与考察”“儒学的返本与开新”“佛道再思与子学重估”“理论拓展与问题研究”等学术内容展开了深入研讨。在主旨报告阶段,10余位海内外知名学者进行了学术发言。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以“中国哲学史的问题意识和主体性”为主题,认为中国哲学是生命的学问,中国哲学研究者重视天人、性命问题,研究中国哲学应具有健康的心态与高尚的境界,做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重视经典诠释中的追问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李景林教授从重建文化认同的问题谈起,认为应当重新正视社会与个体的内在生命需求,唯有回归自身的文化传统,才能建立真正的文化认同。深圳大学景海峰教授认为,经过孔子的删定与诠解,古学形态的六经材料和相关文献才逐渐演变成为轴心文明时期的六经系统,成为儒家学派的根本经典和儒学后续发展的源泉活水。美国洛杉矶罗耀拉大学王蓉蓉教授从比较哲学的视野出发,认为刘文英先生的研究注重问题意识,对梦的研究形成了“灵—魂魄—精神—梦”的问题线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志强研究员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政治创制和历史延续的动力总结为通史精神,认为通史精神既是客观的通史,也是联系统一的中华文明史,更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待历史变化的根本态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陈霞研究员认为,贺麟的中国哲学研究赋予了中国传统哲学概念以新的内涵,丰富了传统哲学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增强了传统命题的论证性,在保持民族性的基础上发展了其思辨性。北京大学哲学系郑开教授通过对《易传》文本的梳理、分析和解读,基于“圣人何所为”“圣人何以为”“圣人何由而之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圣人何为”的问题。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以“周易卦爻符号意义确定原理探索”为题,讨论了易学符号体系的意义如何确定、易学研究与经典诠释的关系、数理的客观原则与主体的义理原则的关系。中山大学陈建洪教授认为,刘文英先生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中国古代与梦有关的文献材料的挖掘、整理和解释,其对梦的研究(包括对潜意识、意识的研究)一方面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一方面又与弗洛伊德较为不同。兰州大学李晓春教授从中国古代时空观与道观念的演变着眼,与中国古代法象思维与西方形式逻辑思维的差异出发,对刘文英先生的时空观做了进一步阐释。

刘文英(1939—2005),我国哲学家、哲学史家、文化学家。曾先后执教于兰州大学和南开大学。刘文英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的研究,在中国精神思维理论领域,尤其是在原始思维和原始文化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了承继刘文英的学术志向,使他的学术进一步在当代哲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推进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经过多年努力,刘文英先生的著作整理成九卷本《刘文英文集》,于2021年出版,全书约550万字,全面收集和整理了刘文英先生的著作和论文,是研究刘文英先生思想的重要学术文献。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国际易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兰州大学主办,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承办,南开大学哲学院、清华大学哲学系、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协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