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全球共识—学术研究—深圳市社会科学网-凯发k8旗舰厅安卓版

 日期:2021-03-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自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这一理念不仅对中国外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而且也逐渐被国际组织和许多世界大国理解、接受、欣赏和采纳。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大国关系紧张的影响下,世界格局更加不稳定,这种形势更加凸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的价值所在。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命力愈加顽强 

  中国在2011年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概念。2012年11月的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并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这对于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意义重大。

  在2015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2017年瑞士日内瓦的“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第八届北京香山论坛中,习近平主席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也在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中首次写入了联合国决议。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习近平主席谈到的多个重要观点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构建中的重要支柱。一方面,全球各国都生活在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大家庭里,合作共赢是各国共同的选择;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维护世界贸易体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是促进全球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措施。此外,习近平主席强调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态文明建设也表明,中国会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应对碳排放,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与“一带一路”的绿色低碳转型、构建低碳共同体相互交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过去几年间变得更加鲜活,显现了越来越顽强的生命力和现实指导意义,并与“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和新型全球化一同塑造着全球舆论场的话语体系。

  第75届联合国大会于2020年9月1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在面临诸多威胁与挑战、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之际,国际社会更应坚定捍卫多边主义,抵制单边主义,树立对联合国的信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基础体现为安全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共识的构建过程首先体现为沟通共同体的培植过程,责任共同体要求各国对安全威胁承担起必要责任。在联合国这个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协商合作舞台上,虽然一些国家领导人并未在发言中明确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但大多数国家领导人的发言都从未有过地强调了多边主义的必要性和当前联合国成员国之间相互合作的紧迫性。可以说,在后疫情时代和后自由主义时代的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全球性内核实际上已经被联合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纳。

  联合国大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的认同和采纳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得了普遍的合法性资源。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强调,国家之间有分歧是正常的,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化解。国家之间可以有竞争,但必须是积极和良性的,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大国更应该有大国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理应承担领导者的角色,实实在在地推动国际合作,提供能为全人类服务的更优质的国际公共产品。在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中,中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均支持多边主义。在国际舆论场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的多边主义明显占据上风。这不仅让当下及未来的全球治理更具有人文关怀,而且为人类的未来注入了强大的稳定剂。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需提高全球胜任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不是线性的,而是循序渐进的,最好采用“撮合—磨合—融合”的传播模式,在实际操作层面遵循“宣传、传播和沟通”三种方式的叠加融合。在全球治理文明互鉴话语体系中,“宣传、传播和沟通”目标需要运用全球胜任力这一综合能力具体实施。全球胜任力主要是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包括跨文化理解力、沟通力、谈判力、辩论力、说服力、管理力和领导力等。世界经合组织报告曾将这一概念定义为“从多个角度批判地分析全球议题及跨文化议题的能力;理解差异如何影响观念、判断以及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能力;在尊重人类尊严的基础上,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开放、适宜、有效互动的能力”。在人才培养层面,全球胜任力旨在培养跨文化传播人才;在全球治理层面,全球胜任力旨在通过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沟通和良性互动达到共同治理的目标。中国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这一中国方案的倡导者,理应对世界各国学生继续开放高等教育平台,着力培养大批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才,满足中国和各国外交机构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人才需求。

  联合国目前面临多方压力,问题的叠加出现更加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紧迫性和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人才的必要性。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既像“照妖镜”,也犹如一盏照亮人类未来的明灯。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中国外交理应再接再厉,不畏艰险,继续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与世界各国仁人志士一道,为构建一个清洁美好的世界共同奋斗。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与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