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文化支撑—理论热点—深圳市社会科学网-凯发k8旗舰厅安卓版
日期:2005-12-20 来源:《光明日报》
中共重庆市委、光明日报社于12月10至11日在重庆联合举办“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理论研讨会。研讨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着重研究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深层次问题。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深入研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本质等问题,加深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精神实质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与会同志提出,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自觉、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践的根本前提,是不断深化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根本基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倡导诚信友爱;必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界定。经济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先富与共富的统一;政治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民主与法制的统一、自由与平等的统一;文化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一元与多元的统一、平顺宽容与互信友爱的统一;社会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主要表现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人的发展与生态发展的统一。与会同志提出,全面科学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必须克服片面性,坚持辩证思维,树立正确的和谐社会观念,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短期和谐的社会,而是持久和谐的社会;不是局部和谐的社会,而是整体和谐的社会;不是同一和谐的社会,而是对立和谐的社会;不是绝对和谐的社会,而是相对和谐的社会;不是静态和谐的社会,而是动态和谐的社会;不是强制和谐的社会,而是理性和谐的社会。
二、深入研讨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容、作用、途径、方法等,加深了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规律性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和谐文化是一个由主导文化所统领和指导的系统的思想文化体系。它包括理论思想层次、理想道德层次、价值认知层次、文化形态层次、文化载体层次。和谐文化是多元统一、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大众共享和兼容共生的文化。和谐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起着理论统领、价值诉求、思想引导、行为规范、认识评价、理想定位、人文教诲、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等积极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牢固树立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文化自觉理念、人本理念、民主法治理念、公平理念。积极探索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文化发展的继承性、融合性、开放性、创新性。不断创建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文化开发制度、文化共享制度、文化管理制度。努力营造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文化政策环境、文化舆论环境、文化价值环境、文化承载环境。正确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观念多样性的关系、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关系、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文化传统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努力在继承和弘扬中实现文化和谐、在改革创新中实现文化和谐、在统筹兼顾中实现文化和谐、在以人为本中实现文化和谐、在交流融汇中实现文化和谐。与会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共同的思想基础,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努力建设以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重点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发展文化;以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为基础的文明民主的和谐地方文化;以提升行政效能为抓手的公正高效的和谐政务文化;以传导廉政知识、信仰、规范为目的的反腐倡廉的和谐廉政文化;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共处共生的和谐生态文化。
三、深入研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科学发展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等理论创新成果的内在联系,加深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实现社会和谐,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是内在统一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等方面反映和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努力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它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环境的本领。与会同志认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努力和协调共进,但关键在党。党只有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增强自身的活力,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保障;只有依靠广大党员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带领群众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新要求,它要求广大党员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努力提高建设和谐社会的意识,不断增强建设和谐社会的本领,用实际行动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把和谐社会建设与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贯穿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去,以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带动群众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党内和谐、党同人民的和谐、党同社会的和谐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和谐,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深入研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本质等问题,加深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精神实质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与会同志提出,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自觉、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践的根本前提,是不断深化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根本基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倡导诚信友爱;必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界定。经济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先富与共富的统一;政治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民主与法制的统一、自由与平等的统一;文化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一元与多元的统一、平顺宽容与互信友爱的统一;社会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主要表现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人的发展与生态发展的统一。与会同志提出,全面科学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必须克服片面性,坚持辩证思维,树立正确的和谐社会观念,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短期和谐的社会,而是持久和谐的社会;不是局部和谐的社会,而是整体和谐的社会;不是同一和谐的社会,而是对立和谐的社会;不是绝对和谐的社会,而是相对和谐的社会;不是静态和谐的社会,而是动态和谐的社会;不是强制和谐的社会,而是理性和谐的社会。
二、深入研讨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容、作用、途径、方法等,加深了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规律性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和谐文化是一个由主导文化所统领和指导的系统的思想文化体系。它包括理论思想层次、理想道德层次、价值认知层次、文化形态层次、文化载体层次。和谐文化是多元统一、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大众共享和兼容共生的文化。和谐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起着理论统领、价值诉求、思想引导、行为规范、认识评价、理想定位、人文教诲、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等积极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牢固树立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文化自觉理念、人本理念、民主法治理念、公平理念。积极探索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文化发展的继承性、融合性、开放性、创新性。不断创建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文化开发制度、文化共享制度、文化管理制度。努力营造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文化政策环境、文化舆论环境、文化价值环境、文化承载环境。正确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观念多样性的关系、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关系、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文化传统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努力在继承和弘扬中实现文化和谐、在改革创新中实现文化和谐、在统筹兼顾中实现文化和谐、在以人为本中实现文化和谐、在交流融汇中实现文化和谐。与会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共同的思想基础,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努力建设以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重点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发展文化;以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为基础的文明民主的和谐地方文化;以提升行政效能为抓手的公正高效的和谐政务文化;以传导廉政知识、信仰、规范为目的的反腐倡廉的和谐廉政文化;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共处共生的和谐生态文化。
三、深入研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科学发展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等理论创新成果的内在联系,加深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实现社会和谐,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是内在统一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等方面反映和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努力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它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环境的本领。与会同志认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努力和协调共进,但关键在党。党只有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增强自身的活力,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保障;只有依靠广大党员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带领群众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新要求,它要求广大党员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努力提高建设和谐社会的意识,不断增强建设和谐社会的本领,用实际行动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把和谐社会建设与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贯穿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去,以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带动群众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党内和谐、党同人民的和谐、党同社会的和谐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和谐,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