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中国区域国别学发展使命与担当—理论热点—深圳市社会科学网-凯发k8旗舰厅安卓版
日期:2024-05-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5月11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主办的上海市区域国别学会成立大会暨区域国别研究高峰论坛在沪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从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研究方法与人才培养实践等方面作了研讨与交流,就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探索提出意见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对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服务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巩固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之基
区域国别学正式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自关怀下的一项顶层设计。上海市区域国别学会会长姜锋表示,上海区域国别研究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学术影响深远,亟需继承老一辈区域国别研究学者的精神品格,团结凝聚好各方力量,积极发挥自身作用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国别研究和区域国别学科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推进“三大全球倡议”落地走实,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历史进程中积极发声、主动作为。
“上海具有区域国别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优秀传统和原生优势,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具备高度的自觉并产生显著成果。”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提出,新的更高质量发展历史阶段的开启,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有更加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有更大的热情和干劲,有更多的人力财力投入;二是需要盘活存量和提高增量,在原有布局基础上更加紧密的与国家的外交重点和难点对接,培养更多领军人才,储备大批后备力量;三是需要做好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的过渡工作,着力推动学科的有机交叉和探索新型学科的交叉之道。
区域国别学作为交叉学科要对接国家战略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智力资源。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认为,区域国别学建设要以战略问题引领相关研究,切实推进学科交叉和整体研究,培养更多精通对象国语言与国情的人才。同时,要做好在地调研基础研究,服务于“全球南方”之间的交往交融,要加强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认知,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协同前进。
巩固区域国别学科发展基础,必须加快学术共同体建设。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提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是区域国别学发展的“初心”和“使命”。要与学界同仁共同努力,打造好国别区域全球知识资源集聚和共享的公共平台,以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长三角地区及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咨政、咨商、启民要地,做强区域国别研究品牌,为中国区域国别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理论创新提供新思想,擘画新蓝图,开创新空间。
优势资源加快学术共同体建设
作为有关外部世界全领域知识探究的战略之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知识保障,区域国别学相较于其他传统学科,其国家性更为突出。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新现实和新挑战,形成共有的自主知识体系和共生的学术共同体,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区域国别学不仅是“大学之学”,更是“大国之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咨政建言,服务国家战略,搭建中国和世界联通的知识桥梁。要秉持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依托各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优势力量与资源,广泛联系国内知名学府、新闻出版机构,聚合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凝聚研究力量,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接续培育研究力量。
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区域国别学,其学科建设与传统学科有着根本区别。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提出,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要突破传统的学科思路,要从学科属性和国家战略属性两个维度予以考量。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则表示,中国区域国别学建设呼唤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必须从“手工作坊式研究”到“协同交叉式的集成化专门研究”,从“概念理念之虚学”到“行动实践之实学”。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朱威烈看来,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中国新兴大国的身份和特色,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超越欧美东方学和区域学的知识垄断,突破传统语言文学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局限与不足,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区域国别自主知识体系。在新征途上,要彰显好中国区域国别学发展的使命与担当,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提供高质量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查建国 陈炼